第11章精益求精(第3/3 页)
最后,沈丹青安排李想统筹全局。负责建立工厂,釆购设备,申请新公司的注册,招聘工人等等。因为要抢时间的关系,他决定收购一家工厂。</p>
大家被沈丹青提起了士气,工作的效率很高。李想也把工作安排得环环相扣,有条不紊。经过十几天的努力,新公司终于注册成功了。</p>
公司名叫“长胜精工”,全名叫长胜精密工业公司。公司法人彭迎春,沈丹青**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成为两家公司的所有人。</p>
随后不久,工厂也购买到了。是一家翻沙厂,以前是做铸铁管的,因为是集体企业,管理不到位,产品落后,倒闭了。</p>
厂房破败,人员人浮如事,可以说只有一块地是沈丹青需要的。当然,那个落后的翻沙车间,他现在还要利用一下。他们要快速做出几个成品,好去申请专利。</p>
沈丹青任命彭斌为产品经理,釆取经理负责制。由他去抽调人手,以及对他人的职务安排。</p>
他只看结果,而且沈丹青他自已封了个产品试用员的头衔,他想用他来自前世的眼光和经验来为产品保驾护航。</p>
条件简陋,因此产品的试制很艰难,幸好招了几个技艺精湛的工人。GD要招工人很容易,一抓一大把。他们有效帮助了彭斌他们几个只懂理论,不懂实际操作的人。</p>
试制产品磕磕碰碰,主要是精度还达不到要求。彭斌发了狠,就把生产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分解开来,仔细的研究。</p>
分得更细致了,哪里出问题就一目了然了。找出问题就好办了,组建工作组,专职解决。通过不懈的努力,产品终于达标了。</p>
然后再重复试制几次,确保每一个步骤都始终如一,每一个零件都精密如一,每一件产品都精准如一。</p>
彭斌终于掌握了把控产品质量的关键,他已是一个初步合格的产品经理。</p>
产品做出来了,沈丹青就安排李想去申请电子秤上面的外观设计、结构设计、电路设计、产品发明创意,实用新型等一切专利。</p>
还请了专业的律师事务所帮助,专业的事得专业的人去办,这样才更稳妥可靠。</p>
上交底书后还有几天专利审查期,不过已经可以试生产了,反正生产的产品会先给自己用,不用怕技术流失。</p>
又过了几天,专利审查通过了,开始进入专利公示期。到了这时候,就不怕别人抢注了,已经可以对外售卖了。但他不会现在就卖,前面生产的几百台,他会留着自己用。</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