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1/3 页)
【第十三章】</p>
“史密斯先生,我们从哪儿开始干呀?”第二天早上,水手问工程师道。</p>
“从头开始干。”史密斯回答。</p>
确实,这些岛上新居民不得不“从头”干起。他们连制作工具所必需的工具都没有,而且还没有时间,必须刻不容缓地为自己制造生存所必不可少的东西。他们还只拥有点原料,离炼铁炼钢、制作陶器、缝制衣裳尚相去甚远。</p>
但必须指出,他们是一些出类拔萃、勇敢无畏的男子汉,是工程师忠诚、热情、聪明、能干的助手。</p>
斯皮莱是位精明的记者,无所不通,脑子灵活,双手灵巧,为小岛的开拓作出重要贡献。哈伯是位勇敢的少年,拥有丰富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纳布机灵、聪明、强壮、忠诚,会干铁匠活儿。彭克罗夫是个水手,漂洋过海,阅历丰富,干过木匠活儿、裁缝活儿,种过地,当过园丁,什么都会干。</p>
这五个人凑在一起,真是机缘巧合,完全有能力与命运抗争,并取得最后的胜利。</p>
从头开始,先得打造一个炉灶,用来制作必需的陶器。得先用黏土制作砖块,再用砖块砌炉灶。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就得打猎。打猎先得打制一把刀具,还得制作弓箭。为此,大家一起讨论、商量,共同出谋划策。</p>
“托普,过来。”史密斯看见托普,立即灵机一动,把狗叫到身边。</p>
托普跑了过来。史密斯双手轻轻地把狗脖子上戴着的项圈取了下来,把它折成两截。</p>
“彭克罗夫,您瞧,这就是两把刀。”史密斯说道。</p>
水手高兴极了。这项圈系淬火钢片制成,在沙石岩上把它磨快,开了刀刃,再把它磨光滑些,就可以了。两个钟头后,刀磨好了,给它装上刀柄,两把快刀便制作成功了。</p>
这两把刀是他们的第一批工具。随后,他们出发前往格兰特湖西岸去。头一天,工程师在那儿发现黏土,还带了点样品归来。众人沿着慈悲河,穿过眺望冈,走了五英里多路,来到一片林间空地。此处离格兰特湖二百来英尺。</p>
哈伯在路上发现了一种树木,棕榈科的“克里井巴”树,南美印第安人就是用它的树枝来制弓的。大家动手,砍下一些又长又直的树枝,捋去树叶,两头削细,中间较粗,再找一种有韧性的枝条来做弓弦。他们找到一种木槿,纤维极具韧性,可与动物的筋腱相媲美。现在就缺箭了。水手找到一些硬而直的无节树枝,制成了箭杆,只等有机会找到铁的代用品来做箭头。后来,多亏了托普,它捕捉到了一只豪猪,它身上的硬刺被弄了下来,牢固地装在了箭头上。随后,又用鹦鹉的羽毛制成箭羽,使箭射出去的准确度提高了许多。</p>
箭制作完成,岛上的这批居民便来到头一天到过的地方,弄到许多黏土,用以制砖。这个活计并不难,把黏土中的沙子弄净,做成砖头形状,再架火一烧即可。</p>
砖坯通常是用模具压制,但工程师领着大家干脆用手来做,两天工夫,做出了三千块砖坯,经火一烧,过三四天就有砖可砌炉子了。</p>
4月2日,史密斯开始进行小岛方位的测定工作。头一天,他把太阳落到水平线下的时间精确记下,并把折射差也考虑在内。这一天早上,他同样精确地记下了太阳升起的时间。从日出到日落,共十二小时二十四分。因此,在日出之后六小时十二分时,太阳正好通过子午线,其方位是正北。他把这一点记下,并用两棵与太阳成一直线的树作为标记,便找出了当地的永恒的子午线了。</p>
烧制砖坯的头两天,大家在林间空地上捡拾了许多枯枝,顺带着用弓箭打了猎,获得了不少野味,诸如水豚、鸽子、刺豚鼠、大松鸡等。这些猎物大部分是在慈悲河左岸的森林中猎到的。为纪念水手和哈伯第一次出来探险时捕捉到了啄木鸟,故而将这片林子命名为“啄木鸟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