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2/3 页)
第二天,水手带领几人动手干了起来。他打算造一条简易的平底小船,能通过河水较浅的地段就行。于是,他们把一片片的大块树皮连接起来,再用钉子把树皮钉紧钉牢,不致漏水。树皮必须是既柔软又有韧性的。正巧,被暴雨狂风刮倒在地的一些冷杉树很合用,把它们的皮剥下来就可以了。只是缺少必要的工具,所以干起来仍有一定的困难,但最终,树皮还是剥下来了。</p>
在造船期间,斯皮莱和哈伯还抽空去打了猎,以保证大家的食物供应。记者对哈伯使用弓箭和渔叉的娴熟程度大加赞赏,而且这少年的勇敢无畏和判断能力也令记者叹服。二人遵照工程师的嘱咐,只在花岗岩宫周围两英里的范围内打猎。森林边缘就能猎获不少的刺豚鼠、水豚、袋鼠和美洲野猪等。另外,尽管陷阱不如冬天那么有成效,但养兔场就足以供给他们日常之所需。</p>
10月26日那天,打猎途中,哈伯与斯皮莱又提起**的事以及工程师对此事的推断。</p>
“斯皮莱先生,”哈伯说,“如果真的是遇难者上了岛,为什么至今不见他们到花岗岩宫附近来呢?这不是有悖常理吗?”</p>
“如果他们现在仍在岛上,没来这附近,那当然是很奇怪的事,”记者回答道,“但是,如果他们已经离开了海岛,那就不奇怪了。”</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这么说,您认为他们已经离开了?”</p>
“这很有可能,孩子。因为他们要是在岛上待的日子长了,特别是现在仍待在岛上,那总会留下点痕迹的。”</p>
“不过,他们若是离开林肯岛了,那就是说他们并非遇难者。”哈伯说。</p>
“是呀,哈伯,或者说,他们顶多算得上是暂时的遇难者。其实,很有可能是一场大风暴把他们吹到岛上的,只是他们的船只没太遭到破坏,风暴一停,他们就乘船离开了。”记者回答道。</p>
“可我觉得史密斯先生是担心岛上还有人,而不是希望岛上还有人,您说对吗?”</p>
“确实如此。他知道,经常在附近海域活动的只有马来人,这些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还是敬而远之的好。”</p>
“斯皮莱先生,”哈伯又说道,“我们总会发现他们来过岛上的痕迹的,您说是吗?”</p>
“你说的很有可能,孩子,比如一处被遗弃的宿营地,一堆熄灭的火堆,都可以向我们提供线索,我们下一步就是要寻找这些线索。”</p>
交谈的这一天,他们正在慈悲河附近的森林里。林中树木挺拔,高大,秀美,有几棵大树竟高达两百多英尺。那是一些美丽的松树,新西兰土著人称之为“科里松”。</p>
“斯皮莱先生,我想爬到科里松树顶上去,这样也许可以看得非常远。您同意吗?”</p>
“这倒是个好主意,但树这么高,爬得上去吗?”</p>
“我来试试。”</p>
少年身手敏捷,灵活轻巧,纵身一跳,便上了枝头。科里松树枝交叉层叠,便于攀登。没几分钟工夫,哈伯就已经上了树顶,放眼这片广袤的绿色平原。</p>
从哈伯所在的那个制高点,可以看到整个海岛的南部地带,从东南方的爪角直看到西南方向的爬虫角。不过,富兰克林山兀立在海岛的西北部,遮挡住了大部分的地平线。</p>
哈伯在树顶上还可以看到岛上他们尚未踏勘过的地方,那儿说不定就藏着被怀疑其存在的陌生人。</p>
哈伯认真仔细地观察着。海上茫茫一片,什么也没发现,无论海面上还是岛周围,未见船只帆影。但是,有一段海岸被树丛遮挡,即使有船,特别是断桅船,靠近海岸,也难以发现。</p>
移目远西森林,也没发现异常。放眼望去,一片树木屏障,形似圆屋顶,密实得连一丝缝隙都没有,足足有好几平方英里大的一片,甚至连慈悲河的流向以及它的源头也分辨不出。是否有其他小河溪流往西流去,不得而知。</p>
天清气朗,未见任何轻烟。哈伯视力极佳,观察又十分认真仔细,有任何疑点,他不可能会漏掉的。</p>
哈伯只好从树上下来了。二人回到了花岗岩宫。史密斯听了哈伯叙述的情况之后,只是摇了摇头,没说什么。看来,只有在彻底踏勘了整个海岛之后,才能对这一问题作出结论。</p>
两天以后,10月28日,又出现了一件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p>
哈伯和纳布沿着海岸漫步,在离花岗岩宫两英里的海滩上,碰巧捉住了一只漂亮的大海龟。这是一种名为“米达斯”的大海龟,背甲泛绿,闪闪发亮。</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