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以什么为骄傲?
母校以什么为骄傲?</p>
——在母校校庆座谈会上的发言</p>
各位老师、各位校友:</p>
大家好!</p>
这次母校70周年校庆,我分别以三种身份参加了不同的活动。一周前,我以教师的身份献上一堂语文课;几天后,我又以校长的身份在校长论坛上发表了演讲;今天我以学生的身份参加这个座谈会。谢谢母校给我这个机会。刚才发言的王渝生师兄是1966年从母校毕业的,而那一年我才进小学。在他后面发言,我压力很大。但能够参加这次座谈会并发言,我感到很荣幸。我今天想简单讲三点:感恩、汇报和建议。</p>
第一,感恩。这真不是套话。我是中文系77级三班的。我现在还保留着我的大学准考证、大学报到通知,还有学生证、校徽等。这说明我对母校的感情。现在一想起大学本科在狮子山度过的四年时光,我很自然想起当年教我们的老师们。大家看,为参加这个座谈会,我专门带来了一本笔记本,上面是1981年12月老师们给我写的毕业赠言。当时我快离开学校了,我请老师们给我写的。我这里念几段:“勤奋学习,为四个现代化作出贡献。”这是屈守元老师给我写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是杜道生老师写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是雷履平老师的赠言。“鲲化了应记锦江滥觞,鹏飞矣莫忘狮山风月。”这是张昌余老师写的。“人生有涯知无涯,志存春色满万家。”这是范奇龙老师的留言。“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虚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这是苟建丽老师的赠言。“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这是范文瑚老师赠给我的。这句话影响了我几十年的教育,“朴素最美”就是我的教育追求。我现在给老师们写赠言最爱写的也是“朴素最美”。</p>
每次我看到这些字,就想到亲爱的老师们。他们的人格与学问,在我心中是一座座丰碑。许多老师毕业后还和我有联系,一直关心着我,教诲着我。几年前,一次我回学校讲课,中午在柳堤餐厅吃饭,听见后面有人说话,好像是杜道生老师的声音,回头一看,果真是杜老师。那年他已经一百岁了!我很惊喜。我向杜老师问好,并说:“杜老师,您百岁高龄,身体还这么健康,好福气啊!”杜老师脸上呈现出小学生一样不好意思的表情,说:“我白活这么久,没有为人民作出什么贡献。”满脸真诚的歉意,我印象特别深。这就是那一代知识分子。所以,现在别人向我要个人介绍,我从不好意思写这个职务那个头衔,还有什么荣誉称号之类,因为我心里装着杜老师。他那么有学问,可教我们的时候不过是一个讲师而已。因此,我说过:“和老一辈大师比,我们连学者都谈不上!”对我而言,感恩母校,就是感谢那些教过我们的老师们。</p>
第二,汇报。其实,对母校老师最好的感恩,莫过于按老师的期许,做一个好老师。我觉得30多年来我做到了。因此这里的汇报,我不打算说我取得了什么成果,或获得了什么称号,我就谈我最大的收获,那就是收获了历届学生对我的爱,收获了教育幸福。刚才说到我的“个人介绍”,我给出版社或报社提供的个人介绍,是这么写的:“李镇西,一个被孩子爱戴同时也深深爱着孩子的老师。”这就是对我最准确的定位和评价。这里,我讲两个故事。</p>
16年前的春天,我在成都市石室中学教书。一天我接到通知要去西安学习三个月。孩子们听说我要离开他们三个月,都很舍不得我。临别那天,孩子们送我到火车站。当火车开动的时候,孩子们跟着火车追,一边追一边喊“李老师再见”,有的孩子哭了。这就是我的职业幸福!十年后,追火车的孩子中,有一位叫胡夏融的孩子,在博客上回忆道:“在李老师身边生活的日子,是我生命中一段宝贵的经历,是李老师改变了我,是李老师告诉我:‘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胡夏融回忆了我带他们出去玩,他这样写道:“在认识李老师之前,我只在电视上看过这样欢乐的场景,从来没有想象过,还有这么融洽和没有距离的师生关系,居然会出现在我的生活中。李老师对我们很好很好,我们所有人都喜欢他。那时候在我的心中,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他更好更温暖的人了。”学生毕业十年后写下这样的文字,我无法不感动。这就是我的幸福。去年,博士毕业后已经在大学工作的胡夏融和另一位叫王墨兰的女同学来看我。我领着他们看我的教育资料博物馆。王墨兰在玻璃柜里发现了她当年毕业时送我的软抄笔记本,第一页是她写给我的信。她把信重读了一遍,说:“李老师,这封信写得好好呀,就像情书一般。”我说:“你这个比喻,让我想到去年我教的第一个班的学生来看我,对我说:李老师,我们是你教的第一个班,那我们就是你的‘初恋’。我说,是的,教育就是我的初恋,而且李老师很自豪的是,我一旦恋上教育,就从一而终,终生不变!”这就是我的幸福。我一直以谈恋爱的心情对待教育,怎么能不幸福呢?一直谈恋爱那肯定是很幸福的。我的学生中,不少人现在也是老师。我写了他们的故事。有一个学生的故事,标题就叫作“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样的教育生活,真的很幸福!而这份幸福,就是我从母校毕业34年后,最大的收获。</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第三,建议。我只提一个建议,就是加强对学生职业自豪感的教育。现在许多老师不热爱教育,不是发自内心地选择教育,自然不爱教育。这需要母校在各个方面做工作,让学生们感到,当老师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但是很遗憾,这次校庆的宣传,就存在有意无意忽略“师范”的现象。比如,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母校校庆宣传短片,大概是“六分钟说清川师大历史”。这部片子说到四川师大的办学成果人才培养时,说母校培养了将军,培养了院士,培养了歌星、演员、舞蹈家,还有主持人,可就是不说培养了千千万万人民教师,连一句都不提!我今天下午进校园,看到校园横幅上写着母校70年来培养了“三十万桃李”。我就想,这里面的将军、院士、歌星、演员、主持人,有多少呢?寥寥可数,加起来也不过十几二十个吧!可从这母校走出去的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教师啊!就算现在母校有非师范专业,但这30万毕业生中,教师至少有20万。无数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的一线教师,才是母校最重要也最骄傲的成果!今天的座谈会上,我希望看到的更多的是什么荣誉都没有但认认真真在讲台上爱着一届又一届孩子的普通教师,尤其是那些常年在边远艰苦地区坚守讲台的教师,他们才最能代表母校的成就。毕竟我们学校的名称叫“四川师范大学”,我们要为“师范”二字自豪。</p>
因此,我建议母校可以请许多一线的优秀教师回来,给学弟学妹们讲他们的教育故事,讲教育幸福。让每一位未来的人民教师,都以教育职业为自豪,将来他们才会获得真正的教育幸福。</p>
顺便说一下,刚才我提到的那个母校校庆的宣传视频中,还有一用语错误。主持人说:“七十年看起来很长,但在历史的长河里,不过是惊鸿一瞥。”这里,“惊鸿一瞥”用得显然不妥,不伦不类。应该说“白驹过隙”或“弹指一挥间”。这说明,师范生的文字基本功还要加强。像这样的视频在网上流传,直接损害母校的形象。请母校原谅我的直言。面对母校,我觉得没有理由不直言,如果我说得不对,还请母校原谅学生。</p>
谢谢!</p>
2016年5月15日下午(晚上根据回忆追记)</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