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制弩(第1/3 页)
“公子,来这里里做啥?”张虎跟在张无忌后面,来到了九龙沟外面的竹林。</p>
张无忌没有立刻回答他的疑问,而是仔细观察着每一棵竹子,寻找合适的材质。</p>
过了一会,张无忌似乎找到了想要的,然后想了想,说道:“制造连击弩。”</p>
“连击弩?”张虎当即一脸懵逼,十分不解道:“啥东西?”</p>
“弓箭知道吗?”张无忌没好气道。</p>
“当然知道了,五十步之内,洞穿人体,百步之内,也能准确命中目标。”</p>
“连击弩出自战国,我要做的是简化连击弩,是一种小型的弓箭,自动上弦,只需瞄准即可。”张无忌道。</p>
张虎半天才反应过来:“你是说,不用手拉开弓,自动就能完成?”</p>
“当然了,我什么时候骗过你,只是我要做的弩,是简化版体积比较小,射程较近,二十步内,一击即中,不能和真正连击弩相比。”张无忌解释道。</p>
张无忌自然不是武器大师,可他那来自六百年后的记忆中有制造连击弩记忆,虽然说那个时代热武器才是主旋律,可是仍旧有不少发烧友热衷对冷兵器的探索。</p>
提到弩,早在春秋时代就出现了。</p>
弯弓射箭,那需要很高的技术,或者说是天赋,需要全身各处肌肉的紧密配合:右手拉弓,左手拉开弦,还要捏着箭尾,身体姿势保持平衡,在射出箭之前,一直要撑着弓,稍有晃动,箭就飞到别处去了。</p>
而弩,就大大简化了这个步骤,上好箭后,由机关控制着箭弦,两手不用再撑着弓了,只需平端着,指向目标,手指勾动机关,箭就射出去了。</p>
在连续不断的战争中,弩也在不断发展着,有的强弩,射程远,但移动不方便,上弦也费事耗力,适合城池防守使用。有的越发小巧,简化射击步骤,提高射速,适合移动作战。</p>
所有的弩中,张无忌最感兴趣的,就是诸葛孔明改良的连击弩,就好比是将**改进为自动**,不再用拉枪栓填弹了,快速发射多支箭矢,火力凶猛。</p>
这种弩的结构,张无忌的记忆里也比较熟悉:弩机上方多了个木质箭仓和拉杆,向后拉动拉杆,拉杆勾着弓弦上弦,同时将箭仓里面的箭掉下一支来,安装完成,说是自动上弦,其实应该算做半自动武器,还得拉动拉杆。</p>
这里的竹子特别多,所以因地制宜,用优质的竹片做弩身,用羊筋做弦,握把,机关,拉杆,全部用竹子做,就连那个箭仓,也打算用一个大竹子,将两端封严实,中间挖孔,刚好让一支箭掉下来就可以。至于箭头,当然也是用竹棍做了,一端削尖,整体磨光,就可以了。</p>
因为得近战,所以他不打算提高射程,射程高了,需要材料也相应提高了,他现在没用这些条件,所以说这些没用的,根本就没有意义。</p>
而二十步之内,箭无虚发,闭着眼也能射到人身上。</p>
综合这些考虑,弓片二尺长就可以,非常方便携带,箭长一尺半,这么短的距离,基本不需要考虑侧风的影响,也不需要在箭的后面加羽毛,弹道稳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