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5章 矛盾搅局者(上)(第1/3 页)
第2155章矛盾搅局者(上)</p>
王丛利用三天时间,走访了边口市下辖两县一区的十所乡镇中小学校。</p>
实地了解教师工作及生活情况。</p>
还别说,乡镇学校的代课教师,比例真的不小。</p>
一般大约占比百分之三十,个别地方,尤其偏远落后的村屯,甚至超过一半。</p>
即使上面有了不少激励政策,可年轻教师仍旧不愿意来这种地方。</p>
有的来了,待个一年半载,熬够时间,立马走人,多一分钟都觉得是种煎熬。</p>
如此一来,乡镇特别是乡村学校教师队伍,特别匮乏。</p>
只能聘用代课教师,缓解师资力量紧张的现象。</p>
当然,不少学校的生源也是个问题。</p>
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许多村民把土地出租出去,举家搬到城里居住。</p>
毕竟城里教学质量高,对于孩子未来的求学发展,有很大优势。</p>
看起来,厉元朗的担心是对的。</p>
根据王丛掌握的情况,仅边口市一地,代课教师数量就超过三百人。</p>
如果按照周国敦的说法,一千五百人是站不住脚的,只多不少。</p>
而且,这些教师普遍年龄偏大,且家庭结构多为农民。</p>
由于各方面原因,近年来粮食价格不稳定,农民收入普遍不高。</p>
因而,代课教师的工资收入,无疑成为家里一大生活来源。</p>
若是少了这笔钱,会让家庭陷入捉襟见肘的地步。</p>
年岁大,除了教书,没有其他一技之长。</p>
一旦被辞退,人生迷茫,会对本人造成巨大心理伤害。</p>
就像某一个老师说的那样,他不敢想象,有朝一日离开讲台会是什么样。</p>
感觉自己就是一颗生锈的螺丝钉,在一个位置勤勤恳恳待了一辈子。</p>
到头来,因为锈迹斑斑,被无情的拔除、扔掉。</p>
这种被抛弃滋味,比什么都难受。</p>
期间,赵英田专门给王丛打来电话,告诉他,那名特种兵已被抓获。</p>
第一时间被移交有关部门。</p>
至于这人怎么偷越过来,又是何种身份,因为处于保密阶段,他并不知情。</p>
想必,也只有厉元朗这种身份的领导,才有资格知晓答案。</p>
一晃,王丛在边口市调查了五天,即将返回。</p>
谢绝当地县区领导的盛情挽留,王丛马不停蹄的驱车数十里,傍晚时分,到了边口市地界。</p>
本打算吃点东西歇一歇脚,趁着夜色,当晚就回汉林。</p>
不成想,一辆黑色轿车挡住去路。</p>
车上下来两个人,其中一人四十岁左右,胳膊上挎着夹板,走到王丛这一侧,笑眯眯说道:“王处长,您好,我是边口市**办公室的米超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