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南迁(第1/3 页)
拜师礼成后众人各自歇下,爹娘顺势挽留先生在府中住下,他推辞说在城中已有了住处便飘然离开,这里按下不表。</p>
原先我年纪尚小,只因家境优渥又是家中长子,才提早进了私学,同窗大都比我年长两三岁。读书两月以来成效差慰人意,唯独条凳高而我腿短放不到地上的情形有些惹人发笑。如今先生来了,教书育人的担子自然落到他的肩上。</p>
爹娘和先生约了第二日一早到前厅商量为我授课的详细。这回我没有旁听,出门找伙伴们跳百索去了,飧食前才满头大汗地回来。进门后娘一边用帕子为我拭汗,一边和我说了他们商谈的结果。</p>
简言之,别人家小孩学的我还是得学。只是先生主张我现阶段还是以识字为主打好基础,先习写简单笔画和字,能做到与生活中可接触到事物一一对应即可。</p>
先生通过音乐、游戏等以增我学习的趣味,同时可抒**感、增健体魄。如今想来,他格外注重六艺之“数”的启蒙,又引导我探究各类自然现象。而关乎德育、性情的熏陶教育,他则偏重于故事启发的形式;也常布下预习功课,并推举近来相关之人事引导我思考。师生间往来问答,妙语迭出,先生与我默契日益增长,不觉时光飞逝。</p>
他对我的问题向来是耐心解答,我不仅惊讶于他涉猎之广、思维超逸,也佩服他观察入微、为人体贴。</p>
说到最基本的生活常规与举止行为的教导,讨教过了母亲和乳母的经验看法之后,他便把《童蒙须知》陆续教完,对我时时督促,加以提醒。每五日和我一同评点近来表现,鼓励为多。一旦表现不善,他亦不多用斥责体罚之法,视情况一一处置。</p>
一年来,他在府外租了一个院子,每两日到府上来为我讲授习字,执着我手指一字一句指认跟读,又教描红名家字帖、诵背《千家诗》。待我熟练认字达千余数,便开始学《百家姓》、《千字文》等课本。</p>
我下了课如往日般找玩伴跳白索、放纸鸢、荡秋千、骑竹马、打千千跟踢毽子。先生是赞成我多和同龄人玩的,说可以锻炼身体和交流情谊,他还改了一套道教典籍里的导引术,简单教了我几个动作编串成套路,每日朝食后我俩便在院中演练一遍,活动活动筋骨。</p>
先生本是依道门宗法修行,我在其门下自当随之。然而我年纪实在太小,堪当一道童在左右侍奉而已,若听先生讲道学,则过于晦涩艰深而收效甚微,且苦于另有功课。</p>
不过先生看起来是真不急,他手捧书页道:“如你所见,我最不缺的便是时间,等一等也没有关系。我先念诵一段,你且端坐好,心无杂念,不需作他想。”</p>
北境自永贞十九年北伐一战订立和盟以来,已有十年之久,明熙五年,霜月下旬,边境再起烽烟,毗邻的燕地时局也有些动荡,人人都在观望。</p>
爹因生意上与北境戍边军一名军需官有药材采买这层人脉,对戍边军士战力情况尚且心里有数。忽闻最近两方交战多日,战况胶着。我爹早有意捐出部分家财充作军饷,带着家人南下而避战祸,但始终未听得结果心里便有些犹豫不决。</p>
年关将至,开战却已将近一个月,燕城之中也不时有别处兵营调防的步兵将士疾行过街市,所过之处肃然无声。他们头戴兜鍪缀有朱红长缨,清一色暗红战裙与包裹周身的重铁甲,甲钉泛着金属的冷光,挟着扑面而来的霜花。</p>
那一年的气候寒冷异常,将士在辽地苦于严寒天气,长线作战被迫压缩,退守于蓟州,只以小股先锋部队与辽人军队骚扰周旋。</p>
腊月十九,先生找上门来,屏退左右闲杂人等,在我爹面前亲自起了一卦,问此一战吉凶。卦象显示不日战局将转颓,众人神情凝重。</p>
先生沉默片刻,从怀中摸出三枚汉五铢,让我爹心里默念自己所想之事抛掷六次。先生解了卦说:“坎上乾下,水天需卦,象曰明珠出尘。以刚逢险,宜稳健行事,观时而动,所问之事自然可以成功。”</p>
先生把铜钱串回红绳上,想了想又慢慢地说:“心中既已有了打算,也可做些准备,时机不日就会出现。”</p>
突然之间先生算卦的那串五铢钱红光一闪,便从中裂开一线裂缝,失其蕴润光泽。他闷哼一声,身子晃了一晃便站稳了,手中五铢钱叮叮当当散落在地。后来他解释说铜钱为他挡了劫数,已经不能再用了。</p>
当时我只见先生的脸漫上浓浓倦意,他眼皮阖紧,一下变得寡言少语。当晚他闭门不出,我娘叫厨房给他做了夜宵送过去,下人喊了两声,始终没听到一点回应,只好又原样端了回去。这碗夜宵最后被我吃进了肚里。</p>
我爹等来等去,等到了提高百姓赋税以养兵御敌的消息,战事一开打便已严重影响生意,每日盘账入不敷出,必须南下。</p>
他将一部分无法带走、无法置换的家财捐了军费,这举动意料之中让他得了不大不小的声望。</p>
爹果断遣散家里的佣人,把金银大半抵换了银票,为的就是轻装简从。然对外,我爹称是嫁到南方的姐姐想念自己,想两家人住的近一些,因而回家探亲去,三年五载的恐怕也回不来。</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到早上出发前,先生已经牵了马在府外等候多时。我们只带了几名老仆和我母亲的婢女,便举家迁到大名府,经由当地同族叔伯介绍,爹拿出积蓄改行做其他营生,大获成功。同年我又多了一对龙凤胎弟妹,喜上加喜,爹娘常忙得顾不上我。</p>
大名府很好,但我始终记得我是燕城人。</p>
爹说,人不能忘本。</p>
番外 诸葛青视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