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齐聚一堂四(第1/3 页)
吴晨不认得,他却是一搭手就有感觉,先不急着看画,而是细细的看了看“纸张”。</p>
“怎么了?师父。”吴晨跟在刘老的身边呢,人老了,蹲下去,再站起来的都不方便,且得扶着。</p>
“好东西!”刘老看都不看他一眼,扔给他几个字,走到另一边,捋着纸张缓缓的**起来。</p>
“看起来有点像绢,不过怎么这么细?”徐少东也是蹲下来,用手摸了一下,清代作画所用的绢大部分都是叫做“库绢”的材质,比较粗糙,就算是后来苏州出过一种“云片儿”,将库绢压扁碾细,但是也没有达到这种精细程度。</p>
“可能是特制的吧,将丝搅进绢布里面……”这个问题其实很早就困扰着吴晨,当时在江州的时候,他就觉得奇怪。</p>
“这是贡绢。”</p>
刘老不满的看了他们一眼,颇有点恨铁不成钢,这可是在《宝路》之中有提到过的物件,自己这个徒弟居然愣是没有辨认出来,这可怎么得了!</p>
字画的鉴别,用画材质就是一门大学问,具体而言,主要是纸、绢两种,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冷偏的用材,比如各种皮料、木器、金属箔片等等。</p>
比起明代,清代的书画用材有更大的发展,而且不断有新品问世。纸、绢等材料对繁荣清代书画艺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p>
以纸张为例,晚明出现的泥金纸在清初被广泛使用。纸色黄,黄中带赤,经久不变质。清代后期虽还有泥金纸,但色已成淡黄,失去了赤黄的特色,并且遇到潮霉后,颜色会变黑。这类金纸也是所谓假金纸的一种。</p>
在清三代年间出现了粉笺纸和腊笺纸。粉笺纸无光,上绘各种花纹;腊笺纸有光泽,有多种颜色的,有些绘有花纹,有些没有。这种纸不易落墨,用时要稍加打磨;印章也盖不上去,只能剪贴。清代大书法家刘墉、黄易、梁同书等就常用粉笺和腊笺写字。</p>
在清代,还有一种半熟的纸,较为罕见,很薄的称为“蝉翼笺”,厚的叫斜纹纸。嘉庆至光绪年间有种RB纸,吴大潋喜用这种纸绘画。道光至咸丰时还有种洒上细密小金片的虚白斋纸,纸角上有“虚白斋制”印章,有些金片现已变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