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辽东惊变求鲜花,求评价(第1/3 页)
崇祯也不管这帮大臣们怎么想的,这恐怕是多少年来第一个被夷三族的首辅吧。</p>
对于这帮文官他是很失望的。别看这帮大臣们,一口一个仁义道德,一口一个君王社稷的。</p>
真要是野猪皮和快递小哥进来了,又是另外一幅奴才样了。投新主子所好了。</p>
崇祯刚一回去,就想起了一封折子。是关宁军前线传来的。由于拖欠军饷,士兵已经出现了哗变的了。</p>
关宁军并非其他的普通的士兵。</p>
关宁铁骑是明末组建的一支兵力并不很多、但战斗力相当强的骑兵部队,是明末最精锐的部队,能与后金的八旗军正面交锋(明末三大军)。</p>
“关”是指山海关,“宁”指宁远,山海关、宁远、锦州等辽土是大明抵御后金的重要防线,“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因此在归附的辽民中精选身体强壮者充实军队,同时大力栽培祖大寿、满桂、赵率教等一大批辽将。</p>
关宁军哗变如果不加以紧急的控制,那造成的后面。崇祯不敢想。</p>
他左思右想,想来想去。能想到的只有一个人最合适。那就是袁崇焕,这只军队跟他关系密切,如今恐怕最适合镇场子的也是他了。</p>
可以一想到最后袁崇焕的历史之谜,关于忠奸的辩论,后世一直持续着。崇祯又头疼了。</p>
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p>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p>
这就来袁崇焕的下场。</p>
至于袁崇焕忠奸的问题,崇祯也想不明白,他前世未穿越之前,也不是什么历史专家。只是从一些影视剧小说上面了解过。说是英雄,说卖国贼的都有。</p>
不过就算在怎么美化,下面的问题足以说明袁崇焕并非真正的顶梁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