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1/3 页)
【第十一章】</p>
半小时后,二人回到营地。工程师只是轻描淡写地告诉大家说,上苍把他们扔到的是一个小岛,其他情况明天再观察。于是,大家便在两千五百英尺高处的一个洞穴中安然地入睡了。</p>
翌日,3月30日,匆匆地吃完只有烤角雉的简单早餐后,工程师便决定再爬到火山顶上去仔细地观察一下。如果这儿确实是一座孤立的荒岛的话,或者又不在航线上的话,那他们就有可能在此困守一辈子。</p>
七点光景,大家一起离开宿营地,心中倒也坦然。众人如此坦然,但原因却各有不同。工程师的信心建筑在他对自己的能力上,他认为他自己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取他及他的伙伴们所必需的一切;而同伴们的信心却来自于他们对工程师的完全信任。特别是水手,自从火生起来之后,他就不再沮丧绝望了。有工程师在,他还怕什么呀?工程师领着大家沿着昨天的路往前走,一直走到巨大的裂隙口。天公作美,万里无云,阳光洒满了东面的山坡。</p>
一行人来到了火山口。正如工程师在黑暗中所辨别的那样,火山口距高地约一千英尺,呈一个倒漏斗形,上宽下窄。洞隙下面,熔岩流又宽又厚,顺山坡而下。火山的喷射物标出它流向下方的路线,在小岛北部,这种凹槽比比皆是。火山口内的坡度只有三十五至四十度,爬上去没有障碍,并不困难。他们在那儿发现了很久以前留下的熔岩流的痕迹,这大概说明,在侧面的新的喷射口形成前,熔岩是从火山锥顶喷射而出的。</p>
火山管从地层直通火山口,深度难以目测,因为底部光线太暗,看不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无疑的:这是一座已经熄灭了的火山。</p>
将近八点钟时,一行五人便已到达火山口的山顶,站在北边隆起的一个锥形小丘上。</p>
“大海!周围一片大海!”大家不约而同、异口同声地呼喊着。</p>
确实,环绕着他们的真的是一片辽阔浩瀚的大海。放眼望去,五十多英里的范围,除了海水,什么都没有。没有陆地,没有帆影。他们所在的地方就处在这漫无边际的圆形的中心点。</p>
众人默默无语,一动不动地伫立着,静静地观察了好一会儿,目光搜寻了整个海面,直到尽头。水手目力极佳,但也没有发现什么。如果海平面上有一小块陆地,即使看似一缕淡得几乎不易觉察的蒸气,水手也能辨别出来,他的眼睛是大自然赋予他的一个望远镜!随后,他们又反转来看自己所在的这个小岛。斯皮莱不禁问道:</p>
“这个岛大概有多大?”</p>
说实在的,在这茫茫大海之中,这个岛真的是十分的渺小。</p>
史密斯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小岛四周,并考虑到自己所在的高度,然后说道:</p>
“朋友们,我想这岛的周长应该有一百多英里。”</p>
“那它的面积该有多大?”</p>
“这无法估算,因为地势崎岖不平,很不规则。”</p>
工程师如果估计得准确的话,这海岛与马耳他岛或赞德岛的面积不相上下,只是它的地形不规则,而且海角、岬角、海湾要少得多。再有,它的形状很独特。在工程师的建议之下,斯皮莱把小岛的轮廓画了出来,其状宛如一只怪兽,躺在太平洋的洋面上。</p>
该岛轮廓确实如此,知道这一点是很有必要的。记者所画之图十分的精确。</p>
海岸东部形成一个宽阔的海湾,遇难者们正是从这儿登上海岛的。东南尽头是一个突出的海角,东北方向另有两个海角围绕着海湾;两海角之间是一个海峡。</p>
从东北到西北,海岸呈弧形。然后,地势逐渐走高,隆起。海岛中央就是火山。</p>
从这隆起处开始,海岸从南到北比较平直,在三分之二的地方有一条狭窄小河,把海岸割开。从这儿往南,海岸变得细长,犹如一条鳄鱼的尾巴。</p>